李安新片画质每秒120帧,这究竟是啥概念?

       今年的光棍节,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争在中国大陆首映,其120帧的高帧拍摄技术噱头无疑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普通人可能会被120帧这样的词迷住,那么120帧是什么意思呢?高帧率电影技术的变化能给我们带来一场绝佳的视听盛宴吗?

       120帧有多高

       高帧率(High Frame Rate/HFR)指每秒24帧以上拍摄电影的频率。与24帧拍摄技术相比,帧数越高,你看到的画面越流畅,越逼真,中间的卡顿和抖动越少。

       目前,绝大多数电影在制作和放映时使用每秒24帧的图片频率。这种拍摄和放映标准已经持续了近百年,这与人眼的视觉暂留有关。

李安新片画质每秒120帧 这究竟是啥概念?

李安新片海报

       眼睛的视觉暂留是指当物体快速移动时,人眼看到的图像消失后,人眼仍能保留约1/24秒的图像。简而言之,人眼有这样一个特点:在观看物体时,相应的物体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神经会输入人脑形成视觉;然而,当物体移除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持续约1/24秒。

李安新片画质每秒120帧 这究竟是啥概念?

       因此,每秒24帧的画面频率符合这一规律,使我们无法察觉到画面的中断。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极限是每秒55帧[1],研究表明,每秒60帧以上可以显著改善观众的观看体验。每秒120帧是每秒24帧的5倍。使用这种拍摄技术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不过,高帧频的画面异常清晰,使画面所呈现的场景也异常真实,从而也会使电影失去了朦胧的想象美感。

       电影史上的尝试

       1955年《俄克拉荷马》和1956年《环游世界80天》均采用每秒30帧的拍摄技术,并在奥斯卡获奖。

       20世纪70年代末,道格拉斯·特鲁姆布(Douglas Trumbull)高帧率技术也被用于拍摄,但由于当时电影成本的限制,原定于1983年上映的《头脑风暴》也死亡。然而,特鲁姆布和其他人对高质量电影的追求和探索给后代留下了无限的灵感和鼓励。

       后来是受道格拉斯·彼得受到特鲁姆布的启发·杰克逊在2012年拍摄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采用了每秒48帧的拍摄和播放技术,引起了观众的轰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于图片太清晰,甘道夫爷爷的毛孔完全暴露在观众的视线下。

       如今,随着李安执导的《比利》,120帧高帧率电影拍摄技术·林恩的中场战争以每秒120帧的超高帧频率走上历史舞台4K清晰度下的3D拍摄,让观众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弹上的灰尘和演员脸上的雀斑。这无疑是电影业的一个重大突破,也必须是一颗重型炸弹,这将推动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人开始思考电影的未来方向和发展。

       未来高帧率

       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互联网上搜索任何我们想看的电影。此外,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了家庭影院,这对传统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导致影院收入低迷甚至破产。

李安新片画质每秒120帧 这究竟是啥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促使我们自掏腰包去电影院看电影?我认为首要考虑因素必须是新的电影技术。高帧率3D这部电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进入电影院看电影的理由,其异常真实的画面感和质感远远超出了网络甚至家庭影院。

       当然,高帧率电影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后期数据量和渲染技术时间的翻倍,这无疑增加了电影制作的难度和成本[2]。据说成本增长的比例约为30%。

声明:本文内容采编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点击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vivst.com/857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