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承认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犬”和“狗”还真有很大区别。
孔子曾在解说“犬”的时候提出过“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可见孔子的见解是:说犬和狗本是一种动物。狗就是犬,犬就是狗。在古书《尔雅·释畜》也曾提到过“犬之幼者,尚未生长出刚强的豪毛,名之为狗,正如幼马之名驹也。”大概意思是说狗是小犬,狗只是犬的一种。在《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到“狗之有悬蹄者"又称为犬”。是说有“悬蹄”的狗才是犬。那什么又是悬蹄呢?有的人解释说是“跑的快”的意思,也有的人解释说是“残趾”。显然后者比较有说服力。
犬是狼的后裔,大概在一万二千年前,北非人和西亚地区的人们驯化了狼,称之为“家犬”。它们与狼无异,到处捕猎觅食。由于经常来到附近的村庄,与当地的农民有所亲近。后来,当地农民发现有些“家犬”性格比较温顺,可以为我们所用。就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后来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驯化。最后它们的“残趾”也慢慢地进行了退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家犬”了。
不过,在现在的社会中,“犬”常常代表尊称,具有褒义,而“狗”刚好相反,是俗称。比如经常我们所说“吾愿效犬马之劳”,“犬子”等等都是褒义,没见过说“吾愿效狗马之劳”或者“狗子”的吧。而“狗”的词语往往具有贬义,比如“狗屁”,“狗东西”等等,也少见人说“犬屁”,“犬东西”。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经过训练过的,或者能够承担某项工作的狗称为犬。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警犬,导盲犬,牧羊犬,格斗犬等。当然,还有《西游记》中经典人物二郎神身边的哮天犬。
也有一种说法是看身材。普遍认为犬的体型要比狗大一些。早在汉代《说文》一书中有一句话: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也提到过大一点的叫做犬,小的叫狗。不过,在这里面最大的应该叫做“獒”,次之叫做“犬”,最小的叫“狗”。獒是体型最大的,毛量多,比较凶猛的一类。在我国最出名的獒要说藏獒了,还有雪獒、蒙古獒等几个品种。藏獒在国内曾经最火的时候,听闻有一位老板曾花下百万巨资购得一只红黑色藏獒,创下记录。可见当时藏獒是多么的惹人追捧。一般人认为犬的性格稍微凶猛一些,当然和刚刚说的獒没法比,但是要比普遍意义上的狗厉害一些,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而狗相对来讲,就会温和得多。
犬与狗,它们的脚趾也不太一样。犬有20个脚趾头,狗狗只有18个脚趾头。而且狗狗的脚趾头没有犬的锋利。不过一个爪子4个脚趾是最适合狗狗的。如果狗狗出现一个爪子5个或者6个脚趾,那这个属于基因上的返祖现象,纯种的大白熊就是6个脚趾头。
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纠结是叫“犬”还是“狗”了。说犬的话可能稍微显得正式一些。说狗可能比较俗一点,不过也更加亲切,贴近俗语。平时我们想怎么叫就怎么叫。不过,中国文字大精深,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些“犬”和“狗”的区别,尤其是喜欢狗狗的我们,对么?
声明:本文内容采编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点击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