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显示,我国的两广地区,以及浙江,江苏等地的地震发生次数较少,且大多数震级不强,属于比较安全的地带。然而在四川、西藏等地,地震频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地震往往发生在地震带上,而地震带往往都在两个板块之间。虽然我们在中学时学到了地球上一共有6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但在这些板块之间,还有一些小版块。之所以板块之间容易形成地震等地质灾害,是因为地球的内部并不是冰冷的岩石。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有一个炙热的地心,但由于地心的压强特别高,所以地心仍旧保持着固体形态。地心周围的上下地幔层则不同,受高温的影响,上下地幔层的物质呈熔融状,也就是火山喷发出的物质。当高温的地幔物质遇到冰冷的岩石层时温度会降低,形成热对流。
由于熔融状的物质会流动,当地幔层的物质因为热对流流动时,地幔层上方的板块也会跟着移动。如果板块是位于两个对流圈的上升板块之间,那么两个板块会因对流层的推动而相互分离,岩浆将会向上涌起,形成火山。而火山频繁发生的地方,也会形成地震。如果两个板块位于两个热对流圈的下降之间,那么两个板块就相互挤压,在挤压过程中会因为地质坍塌,以及地质活动而形成地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会形成500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大多数地震级别太小或者属于无人区,以至于人类感受不到。只有极少数地震能够被人类感知到,其中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10-20多次,对人类造成特别严重伤害的地震只有1-2次。其中我国最近的一次特大地震发生在汶川。
科学家分析认为,汶川位于茂汶大断裂带上,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向被运动,挤压欧亚板块,抬升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势。青藏高原在抬升的同时,会向东挤压四川盆地,在挤压过程中会导致当地的地壳因蓄力多度而破裂,从而发生地震。法国地质学家保罗·达波尼耶说,大约在5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后俯冲到下面,因此抬高了当地的地势,形成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至今仍然受两个板块的挤压,所以青藏高原以及它的周围都成为了地震密集带。
从地震的形成原因来看,位于板块中间的地方地震最少,位于两个板块之间的地方地震最多。我国受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最深。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导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震频发,比如:台湾。欧亚地震带导致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频发,如:四川,青藏高原等地。
总体而言,我国的地震特点是:地震分布范围广且震中分散;震源较浅,大多发生在深度20-30千米处,对地面建筑物的破环程度大。我国地震的发生频率频繁,且重大地震较多,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上,全球仅发生过3次特大地震,而在我国发生了两次,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震级达到8.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达到了11.2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维持了3年左右,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另一次发生在1976年的河北唐山,强度为7.8级,共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再加上我国人口密集,且大多数建筑是在之前留下的,抗震能力差,因此每次特大地震发生时,都会给我国带来造成严重的破坏。
总结:我国是一个经常遭受地震的国家,而且大多数地震的震中较浅,破坏力较大。在过去,地震对我国产生的危害较大,但在现在,一些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已经开始采用抗震材料,房屋的设计上也以抗震为主。再加上检测地震能力的升级,能够为人类争取1-2分钟的逃生时间。尽管地震仍旧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但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尽可能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口伤亡和当地经济损失。
声明:本文内容采编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点击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